
新闻动态

- CIT2015最新进展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 第十三届中国心脏介入病学大会(CIT)已经在北京国家会议展览中心3月19日-22日之间举行。在3月21日,其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BUMA和BUMA最高的破后期结果。下一步教授。由Patrick W. Serruys教授。雷努维尔马尼,教授。葛均波和李建平博士,SINOMED邀请权威专家(教授霍勇教授。的Huay Cheem谭教授。Robaayah Zambahari,教授。莫哈末罗斯利阿里和教授。Teguh桑托索)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以共同主持了会议。
在本届会议期间,李建平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对内皮功能修复了系统概述。一个名为“机会假说的窗口”新概念被引入,并在本次会议中讨论。有了这个演示,李建平博士旨在澄清内皮修复的过程中,从血管修复的角度提供BUMA的利益。这个概念引起该功能完全愈合内皮需要以防止长期晚期支架血栓形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功能内皮愈合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图书馆。
此外,李建平博士提供的所有BUMA系列临床试验的概述。 PANDA三是上市后的RCT试验,其中招生已经完成了2014年9月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1年的TLD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MI和临床TLR驱动。一年的结果预期,确认的概念“机会之窗”。
教授雷努维尔马尼和教授。由Patrick W. Serruys提供最高BUMA最新信息。 BUMA最高是SINOMED的第二代DES,其中一个平台改变的情况下(从316到钴铬)。 Serruys教授提供的FIM试验称为先驱,欧洲的见解和更新。这FIM试验是一项多中心试验,其中包括13个地点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个病人登记将于2015年三月底。
同时,SINOMED发起先锋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CFDA批准。在本届会议期间,教授葛均波(PI)中山医院上海,中国提出的试验设计。这是最高法院BUMA的FIM RCT试验与BUMA(第一代)在中国比较,包括大约40个中心和1500例。这项试验的主要终点是9个月晚期丢失和OPC靶病变失败1年。
BUMA(第1代)被植入在中国(130.000),具有卓越的临床效果。它是由中国心脏病学家是最安全的冠状动脉支架目前可在市场上被认为,无论是在植入的成功率方面以及在长期的接受和安全的患者而言。
- 2015-07-15 01:05:59

-
- 第十六次全国心血管大会 暨第八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
- 在2014年9月18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心血管大会(CSC 2014)暨第八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期间赛诺医疗于20日成功举办一场午间复杂病例交流会,王建安、苏晞、李建平三位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会上分享了BuMA上市以来的系列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在冠脉复杂病变中3例经典的应用案例。
会议开场李建平教授从冠脉介入领域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DES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从而引出了创新研发的BuMA支架的核心特点,专利的eGTM涂层技术奠定了完美内皮化的基础。
接下来李教授又分享了BuMA持续的OCT研究及PANDA系列试验进展动态,从已有的随访数据都显示了BuMA在术后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有效性及远期安全性。金华中心医院的潘轶斌主任通过一例严重迂曲病变的案例体现了BuMA优秀的通过性,在使用其他品牌无法通过病变的时更换BuMA轻松完成了手术,李建平教授在点评中也分享了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个高度狭窄病例,使用BuMA成功完成了手术,对BuMA的通过性能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深圳孙逸仙医院的廖志勇教授分享的一例年轻患者多支病变择期的PCI的病例,需要植入6条支架,术后的血栓发生风险高,术者有倾向性的选择了在内皮化有显著优势的BuMA支架,体现了对BuMA远期安全性上的认可及信心。
最后唐山工人医院的张春来主任同样带来了一例BuMA处理迂曲病变的临床案例,分享BuMA在具有良好通过性的同时,较大侧孔面积也为手术中顺利穿越侧枝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本次分享会全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几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交流,对BuMA在操控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多方面上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也使现场100多位介入医生对BuMA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2015-07-15 01:10:59
-

- CIT2015最新进展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 第十三届中国心脏介入病学大会(CIT)已经在北京国家会议展览中心3月19日-22日之间举行。在3月21日,其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BUMA和BUMA最高的破后期结果。下一步教授。由Patrick W. Serruys教授。雷努维尔马尼,教授。葛均波和李建平博士,SINOMED邀请权威专家(教授霍勇教授。的Huay Cheem谭教授。Robaayah Zambahari,教授。莫哈末罗斯利阿里和教授。Teguh桑托索)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以共同主持了会议。
在本届会议期间,李建平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对内皮功能修复了系统概述。一个名为“机会假说的窗口”新概念被引入,并在本次会议中讨论。有了这个演示,李建平博士旨在澄清内皮修复的过程中,从血管修复的角度提供BUMA的利益。这个概念引起该功能完全愈合内皮需要以防止长期晚期支架血栓形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功能内皮愈合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图书馆。
此外,李建平博士提供的所有BUMA系列临床试验的概述。 PANDA三是上市后的RCT试验,其中招生已经完成了2014年9月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1年的TLD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MI和临床TLR驱动。一年的结果预期,确认的概念“机会之窗”。
教授雷努维尔马尼和教授。由Patrick W. Serruys提供最高BUMA最新信息。 BUMA最高是SINOMED的第二代DES,其中一个平台改变的情况下(从316到钴铬)。 Serruys教授提供的FIM试验称为先驱,欧洲的见解和更新。这FIM试验是一项多中心试验,其中包括13个地点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个病人登记将于2015年三月底。
同时,SINOMED发起先锋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CFDA批准。在本届会议期间,教授葛均波(PI)中山医院上海,中国提出的试验设计。这是最高法院BUMA的FIM RCT试验与BUMA(第一代)在中国比较,包括大约40个中心和1500例。这项试验的主要终点是9个月晚期丢失和OPC靶病变失败1年。
BUMA(第1代)被植入在中国(130.000),具有卓越的临床效果。它是由中国心脏病学家是最安全的冠状动脉支架目前可在市场上被认为,无论是在植入的成功率方面以及在长期的接受和安全的患者而言。 - 2015-07-15 01:05:59
-
- “2014冠脉介入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
- 12月6日,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主办,赛诺医疗联合承办的“2014冠脉介入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在延安医院圆满召开,场面异常火爆。来自昆明市及云南各地区医院的60余名介入医生参与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了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纪言、北京阜外医院的窦克非,延安医院的光雪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张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齐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喻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楚天舒,圣约翰医院的吕云等20余名全国及当地知名专家,并由他们担任主持及点评,给大家现场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会上邀请到陈纪言主任给大家现场演示了4例CTO病例的手术操作。4名病人都是主支血管完全闭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或成角,病情复杂,手术策略的选择及操作的技巧尤为关键,现场各位专家通过造影图像各自发表了意见及看法,并同陈主任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其中BuMATM 支架在治疗中的成功植入也从中体现了其良好的即时操作性; 窦克非主任给大家带来了“PCI术后获益来源探讨”的学术分享,从冠脉介入领域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DES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从而引出了创新研发的BuMATM 支架的核心特点, eGTM 涂层技术奠定了完美内皮化的基础。并从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都看出了BuMATM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远期安全性,接下来窦主任还通过两个病例点评来阐述了BuMATM支架的特点优势,一个是乔树宾主任今年在河北处理的一例病例,右冠中远段重度狭窄,中段呈环形弯曲,对支架通过带来极大的挑战,在首先使用Endeavor支架无法通过后更换使用BuMATM 支架,结果轻松通过环形弯曲部位到达病变远端,成功完成手术,体现了BuMATM 卓越的通过性;第二例病例是既往广州军区总医院的一例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例,RCA、LCX、LAD共植入了6枚BuMATM 支架,18个月随访结果完全正常,各支血管保持TIMI血流III级,体现了BuMATM 支架良好的有效性及远期安全性; 接下来,昆明延安医院、云南省三院、云南圣约翰的专家在汇报中也分享了BuMATM 的临床应用案例,也从中突出了BuMATM 良好的的即时手术性。
BuMA支架在云南省中标后,将于今年11月正式执行,本次会议是赛诺在云南地区首次参与全程组织策划、协调及执行的学术活动,会议的圆满成功,并且得到了光雪峰主任的高度肯定及评价,在日程安排、专家邀请、课件沟通、手术演示联系策划的过程中也与各大医院的专家们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及互动,使各位专家对赛诺及BuMATM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云南市场的接下来的全面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015-07-15 01:04:57
-
- 第五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 暨第六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
- 11月28日-30日,第五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六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期间,于29日举办了一场冠脉介入“心”论坛——复杂病例研讨会,何青(北京医院)、陈珏(阜外医院)、陆志刚(上海六院)、李斌(海南省人民医院)4位区域知名专家担任会议主席及点评。会上来自华东、华南地区的5家医院的讲者带来五例精彩的PCI病例分享,引起了在座专家的热烈探讨,从中也呈现了BuMATM 在复杂病变治疗中的特点优势。
会议开场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回皓升教授分享的一例ACS患者右冠后三叉病变的治疗过程,回教授着重强调了BuMATM较大的网眼(侧孔面积)设计为这类手术中所带的方便,使穿过侧孔处理边支血管的操作更加容易; 随后来自上海六院的马健医生分享的主干分叉病变的病例,采用DK-CRUSH术式应用两枚BuMATM成功完成手术,马医生在讲课中提到在六院自BuMATM进院6月的使用感受 ,对于BuMATM在通过性、支撑性以及顺应性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的吴朝晖主任汇报了一例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案例,右冠近端病变植入一枚Partner支架后中远段出现全程夹层,于是接下来选择了通过性更好的BuMATM支架通过前端支架覆盖远端夹层,及时改善血流,顺利完成了手术;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童鸿主任带来了一项新技术Jialed球囊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实例,解决真性分叉病变介入过程中分支闭塞的风险,选用侧孔面积较大BuMATM 便于穿越侧枝,结合该技术的应用更加顺利;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范虞琪医生带了的一例三支病变处理病例,择期PCI植入3枚BuMATM支架成功完成治疗,也从中体现了BuMATM良好的通过性。 - 2015-07-15 01:02:55
-
- 中国医师协会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项目
- 在2013年12月7日的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公布了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项目第四批的获奖名单,马依彤教授、王建安教授、于波教授以及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孙箭华博士为获得项目基金资助的全国10家心脏中心颁发了奖状。
由中国医师协会发起的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项目,是专门针对冠脉介入领域设立的专项基金。目前已完成了四批项目的评选,累计资助了全国36家心脏中心进行冠脉介入相关的临床研究。
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项目第四批获资助单位名单: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聊城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东莞康华医院 - 2015-07-15 01:02:37
-
- “2014冠脉介入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
- 12月6日,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主办,赛诺医疗联合承办的“2014冠脉介入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在延安医院圆满召开,场面异常火爆。来自昆明市及云南各地区医院的60余名介入医生参与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了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纪言、北京阜外医院的窦克非,延安医院的光雪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张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齐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喻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楚天舒,圣约翰医院的吕云等20余名全国及当地知名专家,并由他们担任主持及点评,给大家现场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会上赛诺医疗邀请到陈纪言主任给大家现场演示了4例CTO病例的手术操作。4名病人都是主支血管完全闭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或成角,病情复杂,手术策略的选择及操作的技巧尤为关键,现场各位专家通过造影图像各自发表了意见及看法,并同陈主任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其中BuMATM 支架在治疗中的成功植入也从中体现了其良好的即时操作性; 窦克非主任给大家带来了“PCI术后获益来源探讨”的学术分享,从冠脉介入领域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DES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从而引出了创新研发的BuMATM 支架的核心特点, eGTM 涂层技术奠定了完美内皮化的基础。并从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都看出了BuMATM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远期安全性,接下来窦主任还通过两个病例点评来阐述了BuMATM支架的特点优势,一个是乔树宾主任今年在河北处理的一例病例,右冠中远段重度狭窄,中段呈环形弯曲,对支架通过带来极大的挑战,在首先使用Endeavor支架无法通过后更换使用BuMATM 支架,结果轻松通过环形弯曲部位到达病变远端,成功完成手术,体现了BuMATM 卓越的通过性;第二例病例是既往广州军区总医院的一例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例,RCA、LCX、LAD共植入了6枚BuMATM 支架,18个月随访结果完全正常,各支血管保持TIMI血流III级,体现了BuMATM 支架良好的有效性及远期安全性; 接下来,昆明延安医院、云南省三院、云南圣约翰的专家在汇报中也分享了BuMATM 的临床应用案例,也从中突出了BuMATM 良好的的即时手术性。
BuMA支架在云南省中标后,将于今年11月正式执行,本次会议是赛诺在云南地区首次参与全程组织策划、协调及执行的学术活动,会议的圆满成功,并且得到了光雪峰主任的高度肯定及评价,在日程安排、专家邀请、课件沟通、手术演示联系策划的过程中也与各大医院的专家们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及互动,使各位专家对赛诺及BuMATM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云南市场的接下来的全面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015-07-15 01:00:49
-
- 完美内皮化之路新进展---最新阜外BuMA-OCT研究初步结果分享
- 2013年11月22日第五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的杨跃进院长分享了近期由阜外医院主导进行的一项BuMA最新的OCT临床研究。该研究首次应用OCT评价了两种不同生物可降解涂层DES新生内膜覆盖的情况。
继2002年强生Cordis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药物洗脱支架(DES)以来,DES在临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涂层不可降解的DES发展到如今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涂层的DES,设计上经历了几代的革新。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DES品牌已超过十种,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生物可降解涂层的DES。这些不同品牌的DES是否在设计理念上都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的设计是否会对临床预后及远期安全性带来差异?这一直都是临床上期待获得解答的问题。
首次应用OCT评价两种不同生物可降解涂层DES的新生内膜覆盖情况
既往研究表明,BuMA支架在术后能够促进内膜更早的愈合(于波,哈医大第二附属医院,2013 CIT)。EXCEL支架与BuMA支架具有相同的不锈钢平台和药物,但在生物可降解涂层设计上有所差异(见下表1)。为了评价BuMA和EXCEL支架置入后早期(3个月)新生内膜覆盖情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研究团队用OCT方法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非劣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为进一步评价BuMA支架置入后的有效性和远期安全性的更大样本研究提供了初步数据。
该研究纳入80例有心肌缺血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BuMA组(40例)和EXCEL组(40例)。患者行PCI后接受至少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随访时进行O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及6个月,1年,2年的临床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3个月时OCT检查支架内膜覆盖率;次要终点为3个月新生内膜面积和厚度,支架贴壁不良,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晚期管腔丢失等。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及PCI术中血管支架应用数量和长度等均无明显差异。
3个月OCT研究结果初步显示:BuMA组内膜覆盖更快
研究3个月时,BuMA组和EXCEL组分别有33例和36例患者完成随访。用OCT评价支架内新生内膜覆盖结果初步显示,BuMA组的内膜覆盖率(94.18%)明显高于EXCEL组(89.98%),具有显著性差异,BuMA能够促进内膜更早的愈合。
3个月OCT评价支架新生内膜覆盖情况(%)
同时,两种支架小梁覆盖率低于90%的病人组内占比也有显著不同,BuMA组病人3个月后支架覆盖率≥90%的病人比例显著优于EXCEL对照组。
小结
这项由阜外医院主导的临床研究是首次应用OCT评价两种不同生物可降解涂层DES新生内膜覆盖的情况。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EXCEL支架相比,新一代的国产BuMA支架在术后能够促进内膜更早的愈合,预示着可能具有更好的远期安全性,但在真实世界中是否如此,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和随访时间更长的临床研究。目前,另一项同样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计划纳入2350例患者)已经启动,该研究旨在头对头对比BuMA支架和EXCEL支架置入1年后患者在临床获益方面的差异,期待其能为BuMA支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 2015-07-15 01:00:16
-
- 最新OCT研究结果在TCT2013发布
- 201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第25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2013学术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由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徐波团队开展的BuMA支架与EXCEL支架3个月OCT临床研究结果入选大会海报,并在会议期间发布。
该研究首次用OCT评价两种载药层可降解支架的3个月内皮覆盖和修复情况,试图回答两种看似相同理念的产品,由于细节设计及涂层工艺的不同是否会带来差异的问题。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三个月OCT测量支架小梁的内膜覆盖率。结果令人振奋,BuMA组与EXCEL组支架小梁覆盖率分别为94.18% vs. 89.98%, p<0.0001;同时,支架小梁覆盖率低于90%的病人组内占比分别为9.1% vs.47.2%, p<0.001。BuMA支架的数据展现了明显的优势,其独特的设计及采用的eG电子接枝涂层工艺技术很可能是优异性的主要原因。期待BuMA在其他临床数据的随访和大样本研究中能有更为优异表现。
(更多研究内容请查看下方TCT大会海报) - 2015-07-15 00:59:38
-
- 第五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大会在天津召开
- 2013年7月26—28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办,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协办的第五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大会(CIMEC-2013),在天津万丽泰达酒店及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吸引了众多全国介入医疗工程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人员参与。
本届CIMIC除主会场外,还设立了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和外周介入、妇产科介入器械与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4个分会。另外还包括,介入心脏瓣膜研讨会、青年论坛、等几个分会场。多位著名介入医学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介入材料专家、医药生产企业研发工程师等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围绕相关领域最新最热点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应用、技术难点等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同时,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及投融资合作专题分会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从而为实现此次大会发展介入医学工程技术与产业的目标,以学术研究发展触动产业发展,促进医、工结合,产、学、研与临床应用结合。
大会主席致辞 - 2015-07-15 00:59:05
-
- 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PCR)2013年会 哈医大二院创新研究大会发布
- 巴黎时间5月22日,在2013年EuroPCR大会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侯静波医生在Hot Line- First-in-man &novel DES and scaffolds 专场上报告了“用OCT评价BuMA和Xience V支架术后3、12个月内皮愈合结果”的临床研究。由于是最新的支架研究结果发布,该会场座无虚席。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0位演讲者中,侯静波的发言引起了场内同道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其独特的“在同一血管串联比较两种不同品牌支架”的创新研究设计和“在内皮愈合方面中国品牌全面超越国际大牌”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专场主席费尔海(Stefan Verheye)、瓦克斯曼(RonWaksman)等的关注。EuroPCR大会前主席塞吕(Patrick Serruys)认为,该研究很有创新性,结果令人振奋,显示了中国冠脉介入临床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希望侯医生能把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动态分享。此外,他们还评价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如对该新型支架进行缩短双联抗血小板类药物治疗(DAPT)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可能获得有指导意义的临床结果。
- 2015-07-15 00:58:15
-

- 从美国到中国,完美内皮化之路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BuMA支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应用发布
- 众所周知,支架小梁上的血管内皮覆盖不良及内皮功能紊乱是导致晚期血栓和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证实,理想的药物洗脱支架(DES)应该是能最大程度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最小程度影响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这就需要促进内皮化。因此,如何促进内皮化以及完美内皮化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成为国内外临床医生探究的热点话题。
BuMA支架即是在此治疗方向上研发的。该支架药物涂层在30天内完全降解,并采用独特的涂层工艺(electro-grafting,专利“电子接枝”eG技术),形成稳定、牢固的涂层,促进血管内皮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团队即对BuMA支架与目前药物支架第一品牌——Xience Ⅴ进行了评价内皮化的创新研究。继2012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报告了3个月结果之后,本届CIT上,在于波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乔树宾教授的主持下,于波教授团队的侯静波教授发布了该研究12个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随后,来自美国著名的心血管病理学家维尔曼妮(RenuVirmani)教授分享了BuMA支架在美国最新内皮化基础研究结果。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颜红兵教授介绍了目前正在阜外医院进行的应用OCT评价两种药物涂层可降解支架(BuMA和EXCEL)3个月内皮化研究设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则通过分享病例展现了BuMA支架良好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操控性能。
最新研究设计
——探讨支架涂层工艺对促进内皮化的贡献
EXCEL是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的药物涂层可降解支架。不同的是,BuMA的涂层工艺采用电化学(“电子接枝”eG技术)连接方法,而EXCEL采用物理学覆盖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的OCT评价药物涂层可降解支架3个月内皮化研究中,首次用OCT评价两种载药层可降解支架3个月的内皮愈合情况,比较不同涂层工艺带来的可能差异。同时为进一步评价两种药物涂层可降解支架置入后的有效性和远期安全性的更大样本研究提供初步数据。
PCI手术操控性能的优势
李建平教授分享了一例急性心梗PCI病例,他指出,在本例患者弯曲、钙化、分叉病变的单支架治疗过程中,BuMA支架出色的通过性、良好的顺应性以及较大的侧孔面积,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创新研究,令人振奋的结果
OCT评价结果显示,BuMA支架12个月内皮化数据展现全面优势:血管内膜平滑均匀覆盖
于波教授团队OCT研究入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长度均大于20m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例患者串联置入支架(远端BuMA,近端Xience Ⅴ,共20个),另10例患者同样串联置入(远端Xience Ⅴ,近端BuMA,共20个),这种在同一根血管内串联置入两种支架的研究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个体误差(这是国际首创),使得两组研究的可比性更高。用OCT评价支架置入后3个月、12个月血管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同时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
与3个月随访结果相比,12个月的内膜覆盖数据方面,BuMA显示了全面优势:12个月支架小梁覆盖率BuMA99.2%对Xience Ⅴ98.2%(P<0.001支架小梁数:BuMA3936个,Xience Ⅴ5400个)。此外,无论从平均新生内膜厚度[BuMA(0.15±0.10)mm,Xience Ⅴ(0.12±0.56)mm]还是平均新生内膜面积[BuM(1.44±1.04)mm2,Xience Ⅴ(1.05±0.49)mm2]上来看,BuMA均具有明显优势(图1),且BuMA内膜更加均匀。
随访12个月时,只有1例抑郁症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长期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有关。
此外,两组支架小梁贴壁不良(Mallaposition)、凸起(Protruding)及贴壁着床(Embedded)情况(图2)也与内膜覆盖情况相匹配。除了贴壁不良与3个月结果相当,BuMA及Xience Ⅴ的凸起及贴壁着床在3个月及12个月结果正好相反:术后12个月,支架凸起BuMA8.5%对Xience Ⅴ11.8%;贴壁着床BuMA91.4%对Xience Ⅴ87.7%,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再次证明3个月之后,BuMA达到了早期愈合,而且很平滑。
总之,与3个月研究结果相比,12个月时,BuMA支架的内膜覆盖数据显示了全面优势,提示BuMA能够更早地完成内膜愈合。
再添力证!BuMA支架在美国最新内皮化基础研究结果
Virmani教授分享道,在克服支架晚期血栓挑战方面,BuMA作为新型的DES,以其独特的eG涂层技术奠定了促进血管内皮化的基础。在美国的动物实验显示,无论是用OCT评价还是组织病理学检测,与Xience Ⅴ相比,BuMA都显示了良好的内皮愈合,并证明了OCT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高度一致。她认为12个月DES最佳的内膜愈合厚度应该在150μm左右,而于波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BuMA正好在这个范围。 - 2015-07-15 00:55:49